池上米之話說稻米2014/01/03
|
池上米之話說稻米
稻米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糧食作物,平均三個人之中,就有兩個人是吃米長大的。最早有種稻紀錄的是中國。從浙江餘姚「河姆渡」的文化遺址來看,早在七千年前,古人就已經種植水稻了。
中國人口眾多,對稻作採取「精耕細作」的技術,因此也發明世界最先進的農業工具,包括耕犁(耕田)、龍骨水車(灌溉)、水碾(碾米)等。2000多年前的「都江堰」,把四川變成盛產稻米的「天府之國」;1500年前的隋朝,為了將江南的稻米輸往華北,還開鑿世界最大的「大運河」。直到如今,中國仍是最大的稻米生產國,產量佔世界的三成。
台灣的稻米產量,雖然只佔全球百分之0.3,卻是稻米技術的大國,對世界具有非凡的貢獻:一是不斷研發稻米新品種,無論口味或品質,都深受各國專家的肯定;二是派遣許多「農技團」深入非洲及中南美洲,協助各國推廣稻作,這是世界農業交流的典範。
稻米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糧食作物,平均三個人之中,就有兩個人是吃米長大的。最早有種稻紀錄的是中國。從浙江餘姚「河姆渡」的文化遺址來看,早在七千年前,古人就已經種植水稻了。
中國人口眾多,對稻作採取「精耕細作」的技術,因此也發明世界最先進的農業工具,包括耕犁(耕田)、龍骨水車(灌溉)、水碾(碾米)等。2000多年前的「都江堰」,把四川變成盛產稻米的「天府之國」;1500年前的隋朝,為了將江南的稻米輸往華北,還開鑿世界最大的「大運河」。直到如今,中國仍是最大的稻米生產國,產量佔世界的三成。
台灣的稻米產量,雖然只佔全球百分之0.3,卻是稻米技術的大國,對世界具有非凡的貢獻:一是不斷研發稻米新品種,無論口味或品質,都深受各國專家的肯定;二是派遣許多「農技團」深入非洲及中南美洲,協助各國推廣稻作,這是世界農業交流的典範。
970年代以前,稻米是台灣經濟的命脈,並提供台灣「經濟起飛」所需的許多資本。80年代以後,國人消費習慣改變,稻米不再是唯一的主食;90 年代以後,稻田減少,農地大量釋出,以興建工廠及住宅區;到了21世紀,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(WTO),稻米產業也進入了轉型期。可以想見,台灣米很難與進口米做低價競爭。但台灣米先天的優良品質,以及方興未艾的有機米,則是台灣米的希望所繫。無論如何,大家都是吃台灣米長大的,讓我們一起來關心它、幫助它,開展另一個新的里程碑。
|
池上菘鋐國際企業社本著「因為在地、所以用心的初衷」,由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一起在後山的台東縣池上鄉創立了一個農糧新品牌千戶米;我們以滿滿對大地感恩的心種下一粒粒金黃色稻米的種子,產出粒粒Q彈的池上好米。 我們有的是滿滿對土地的熱誠,我們相信「月無故鄉圓、米無故鄉甜」的理念。因此我們的初衷與堅持「從池開始」。 池上讓我們體悟「手把秧苗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六根清淨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 」,曾幾何時以農立國的台灣良田已不復見。您還記得記憶與回憶中的稻田嗎?還是只記得工廠與高樓大廈?記得幾幾年前最常聽到的一句話「吃飽沒?」現在都已換成「下班沒?」 我們不只賣的是正宗池上好米千戶米, 我們更想要傳答的是「家的味道」與「家的感覺」、「餐桌上溫馨的感動」以及記憶裡的米(你)的故鄉。
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
池上米之話說稻米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